发布时间:2023-11-27 11:30:00 文章来源:
11月2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青少年工程科技评测项目组承办的青少年工程科技能力评测标准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软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协、教育部信息中心、北师大实验小学等多个院校的权威专家、一线教师出席了本次会议。会上,专家们对青少年工程科技能力评测标准中的信息科技能力评测1至9级考试标准和评测方式进行了细致研讨。
(会议现场)
中心资源开发处负责人孙聪表示,青少年工程科技能力评测项目是中心工业强国建设素质素养“尚工”行动中面向青少年群体,普及工业文化相关知识,激发青少年对工程科技的兴趣以及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工程素养和工程科技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基础教育阶段助力我国人才强国建设和驱动创新发展。
青少年工程科技能力评测引领规范青少年在工程科技领域和信息科技领域的能力模型标准,实现青少年在工程科技和信息科技方面从能力提升--能力评测--交流实践--能力再提升的闭环路径。评测对象为中小学适龄学生以及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测评运营中,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专业的评测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资源开发处负责人孙聪)
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强调,青少年工程科技能力的信息科技能力水平的评测内容和方式的设计要充分符合青少年培养的规律和青少年认知水平发展的规律,未知且可知,并建议充分参考青少年素质素养课程标准,同时培养内容要侧重人工智能交互思维的教学。
(教育部信息科技课标组组长 熊璋教授)
会上,来自中科院的研究员详细介绍了青少年信息科技能力水平测试初段1至9级的标准,并对每级测评标准进行了重点讲解。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方平,教育部信息中心科研室主任、《基础教育参考》主编、研究员陈海东,清华大学副教授冀静平、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校长吴建民等专家对青少年的工程科技能力水平评测启动表示肯定,他希望通过测评实现我国科技教育均衡化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作为项目开展单位和评测单位,确保了测试的权威性,对我国青少年工程科技教育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评测侧重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信息思维,达成与现阶段校内教育的互补,通过实践活动,青少年能够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培养青少年的信息思维,包括信息获取、分析和利用能力,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最后由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资源开发处培训负责人刘冉总结,希望该青少年工程科技能力培养项目既能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又能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参考标准。
(专家研讨)
(标准评审会专家组成员)
此次青少年工程科技能力评测标准研讨会就如何推动工程科技教育规范化、体系化、标准化发展,使青少年的创新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得到科学的、可持续的优化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